

手摇绞盘pdf
发布时间 : 2024-06-25 作者: 产品中心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摇绞盘,包括底座,底座中设有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呈左右平行间隔布置且二者均与底座活动连接,第一转轴外套有I级齿轮,I级齿轮与第一转轴固接,第二转轴外套有与I级齿轮啮合的第一II级齿轮、以及与第二转轴固接的辊筒,第一II级齿轮与第二转轴固接,辊筒表面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辊筒固接,第一转轴后端设有摇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拆装方便,便于运输。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3294504 U (45)授权公告日 2021.05.28 (21)申请号 8.4 (22)申请日 2020.10.10 (73)专利权人 宁波良力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 回龙村 (72)发明人 翁羽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3270 代理人 郑哲 (51)Int.Cl. B66D 1/04 (2006.01) B66D 1/14 (2006.01) B66D 1/28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手摇绞盘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摇绞盘,包括底 座,底座中设有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 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呈左右平行间隔 布置且二者均与底座活动连接,第一转轴外套有 I级齿轮,I级齿轮与第一转轴固接,第二转轴外 套有与I级齿轮啮合的第一II级齿轮、以及与第 二转轴固接的辊筒,第一II级齿轮与第二转轴固 接,辊筒表面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辊筒 固接,第一转轴后端设有摇杆。本实用新型结构 简单、拆装方便,便于运输。 U 4 0 5 4 9 2 3 1 2 N C CN 213294504 U 权利要求书 1/1页 1.手摇绞盘,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设有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 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呈左右平行间隔布置且二者均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第 一转轴外套有I级齿轮,所述I级齿轮与第一转轴固接,所述第二转轴外套有与I级齿轮啮合 的第一II级齿轮、以及与第二转轴固接的辊筒,所述第一II级齿轮与第二转轴固接,所述辊 筒表面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与辊筒固接,所述第一转轴后端设有摇杆,所述摇杆 包括与第一转轴后端可拆卸连接的杆头、以及均呈长条状的杆体、手持件,所述杆头设有与 第一转轴后端适应性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内壁设置有沿其径向外凸的键块,所述键块固 接于轴孔内壁,所述第一转轴后端设有与键块相配的键槽,所述键块与键槽适应性连接,所 述杆头与杆体左端固接,所述杆体右端与手持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杆体与第一 转轴径向平行,所述手持件与第一转轴的轴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设有位于第一转轴左侧的辊 子,所述辊子与第一转轴呈左右平行间隔布置,所述辊子与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所述钢丝绳 在第一转轴上方穿行,所述钢丝绳在辊子下方穿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摇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外套有与I级齿轮啮合的第二 II级齿轮,所述第二II级齿轮与辊子固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摇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前端、后端通过第一轴承 与底座实现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前端、后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与底座实现活动连接,所述 辊子前端、后端均通过第三轴承与底座实现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且包括底板、前侧 板、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呈前后平行间隔布置且二者底部与底板固接,所述底座左 右贯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摇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外套有均呈圆形的第一衬 片、第二衬片,所述辊筒位于第一衬片、第二衬片之间,所述第一衬片与第二转轴固接且靠 近前侧板布置,所述第二衬片与第二转轴固接且靠近后侧板布置。 2 2 CN 213294504 U 说明书 1/3页 手摇绞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摇绞盘。 背景技术 [0002] 绞盘是由人力或机械动力转动垂直设置的卷筒,水平卷绕挠性构件(钢丝绳、链条 等)完成牵引作业,常用于搬运工作。现有的绞盘一般分为手动绞盘和电动绞盘两种。手动 绞盘是具有垂直安装的绞缆筒,在动力驱动下能卷绕但不储存绳索的机械。 [0003] 申请号为CN0.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尘手摇绞盘,其 包括U型底座、转动手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绕绳筒、绳筒侧板、定轴和转动轴,所述绞盘 还包括防尘侧壳,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部均套接有轴承且轴承固定安装在U型底座的两个耳 部,所述主动齿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且靠近U型底座右侧的耳部,所述定轴与所述转动轴间 隔设置且固定安装在U型底座的两个耳部之间,所述绕绳筒套设在转动轴的外侧且其的左 端部与绳筒侧板固接,主动齿轮与绕绳筒的右端部固接;所述防尘侧壳固定安装在U型底座 的右侧;所述转动手柄与转动轴的任一端部固接;在装配状态下,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 啮合并位于所述防尘侧壳内。 [0004] 上述结构的手摇绞盘存在以下问题:手柄部位为固定设计,无法折叠,存储运输占 据较大空间。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现有手摇绞盘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运输空间占据小的手摇绞盘。 [0006]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手摇绞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 中设有第一转轴、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呈左右平行间隔 布置且二者均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套有I级齿轮,所述I级齿轮与第一转轴固 接,所述第二转轴外套有与I级齿轮啮合的第一II级齿轮、以及与第二转轴固接的辊筒,所 述第一II级齿轮与第二转轴固接,所述辊筒表面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与辊筒固 接,所述第一转轴后端设有摇杆,所述摇杆包括与第一转轴后端可拆卸连接的杆头、以及均 呈长条状的杆体、手持件,所述杆头设有与第一转轴后端适应性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内壁 设置有沿其径向外凸的键块,所述键块固接于轴孔内壁,所述第一转轴后端设有与键块相 配的键槽,所述键块与键槽适应性连接,所述杆头与杆体左端固接,所述杆体右端与手持件 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杆体与第一转轴径向平行,所述手持件与第一转轴的轴向平 行。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座还设有位于第一转轴左侧的辊子,所述辊子与第一转轴 呈左右平行间隔布置,所述辊子与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所述钢丝绳在第一转轴上方穿行,所 述钢丝绳在辊子下方穿行。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辊子外套有与I级齿轮啮合的第二II级齿轮,所述第二II级齿 轮与辊子固接。 3 3 CN 213294504 U 说明书 2/3页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转轴前端、后端通过第一轴承与底座实现活动连接,所述 第二转轴前端、后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与底座实现活动连接,所述辊子前端、后端均通过第三 轴承与底座实现活动连接。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座为一体结构且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后 侧板呈前后平行间隔布置且二者底部与底板固接,所述底座左右贯通。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转轴外套有均呈圆形的第一衬片、第二衬片,所述辊筒位 于第一衬片、第二衬片之间,所述第一衬片与第二转轴固接且靠近前侧板布置,所述第二衬 片与第二转轴固接且靠近后侧板布置。 [0012] 与现存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摇杆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拆装方 便,用户可通过拧下杆体与手持件连接的螺栓,实现杆体与手持件的分离,接着从第一转轴 的后端取下杆头,将杆头沿着第一转轴的轴向往后拔,就可实现键块与键槽的分离,最终实 现摇杆的拆卸,方便用户运输,且所占据的运输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第一转轴后端与杆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杆头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第一转轴后端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底座;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I级齿轮;5、第一II级齿轮;6、辊筒;7、 钢丝绳;8、摇杆;9、杆头;10、杆体;11、手持件;12、键块;13、键槽;14、辊子;15、第二II级齿 轮;16、第一轴承;17、第二轴承;18、第三轴承;19、底板;20、前侧板;21、后侧板;22、第一衬 片;23、第二衬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 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能随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 “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 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 围。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 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2]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 形,意图是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 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这些 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 4 CN 213294504 U 说明书 3/3页 [0023] 如图1至图5所示,手摇绞盘,包括底座1,底座1中设有第一转轴2、位于第一转轴2 右侧的第二转轴3,第一转轴2、第二转轴3呈左右平行间隔布置且二者均与底座1活动连接, 第一转轴2外套有I级齿轮4,I级齿轮与第一转轴2固接,第二转轴3外套有与I级齿轮4啮合 的第一II级齿轮5、以及与第二转轴3固接的辊筒6,第一II级齿轮5与第二转轴3固接,辊筒6 表面缠绕有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与辊筒6固接,第一转轴2后端设有摇杆8,摇杆8包括与第 一转轴2后端可拆卸连接的杆头9、以及均呈长条状的杆体10、手持件11,杆头9设有与第一 转轴2后端适应性配合的轴孔,轴孔内壁设置有沿其径向外凸的键块12,键块12固接于轴孔 内壁,第一转轴2后端设有与键块12相配的键槽13,键块12与键槽13适应性连接,杆头9与杆 体10左端固接,杆体10右端与手持件1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且杆体10与第一转轴2径向平 行,手持件11与第一转轴2的轴向平行。 [002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1还设有位于第一转轴2左侧的辊子14,辊子14与第一 转轴2呈左右平行间隔布置,辊子14与第一转轴2活动连接,钢丝绳7在第一转轴2上方穿行, 钢丝绳7在辊子14下方穿行。底座1上设置了可转动的辊子14,有助于钢丝绳7穿行的流畅 度。 [0025]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辊子14外套有与I级齿轮啮合的第二II级齿轮15,第二II级 齿轮15与辊子14固接。 [0026]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转轴2前端、后端通过第一轴承16与底座1实现活动连 接,第二转轴3前端、后端均通过第二轴承17与底座1实现活动连接,辊子14前端、后端均通 过第三轴承18与底座1实现活动连接。 [0027]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1为一体结构且包括底板19、前侧板20、后侧板21,前侧 板20、后侧板21呈前后平行间隔布置且二者底部与底板19固接,底座1左右贯通。 [0028]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转轴3外套有均呈圆形的第一衬片22、第二衬片23,辊 筒6位于第一衬片22、第二衬片23之间,第一衬片22与第二转轴3固接且靠近前侧板20布置, 第二衬片23与第二转轴3固接且靠近后侧板21布置。 [0029] 工作原理:用户操作摇杆8,使第一转轴2旋转,I级齿轮4分别带动第一II级齿轮5、 第二II级齿轮15转动,进而分别驱动第二转轴3、辊子14转动,第二转轴3带动辊筒6旋转,从 而实现辊筒6收放钢丝绳7。 [0030]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 术人员应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里面描述的只是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 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 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5 5 CN 213294504 U 说明书附图 1/5页 图1 6 6 CN 213294504 U 说明书附图 2/5页 图2 7 7 CN 213294504 U 说明书附图 3/5页 图3 8 8 CN 213294504 U 说明书附图 4/5页 图4 9 9 CN 213294504 U 说明书附图 5/5页 图5 10 10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ZBQ月子中心前台销售部经理岗位绩效评价与管理-运营稳定期版本.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